有关春节三年级作文四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三年级作文4篇,欢迎大家分享。
《宋书》中就有关于古时泉州闹花灯的记载:“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泉州的花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赏花灯的习俗更是一直延续至今。市区里大街小巷的大人牵着迫不及待想要挣脱着去花灯下细细观赏的孩童的小手,而孩童手里呀,则提着点了灯的小灯笼嚷嚷着,站在一盏盏花灯下惊叹着,欢呼着。
那一盏盏花灯形状各异,其中有几组花灯吸引了我的眼球:一组小精灵造型的花灯,那些小精灵手上各自拿着不同的南音乐器,体现了异域元素与泉州传统文化相结合;一组使用旧衣物和废旧铁丝制成的渔女头饰和渔女形象的花灯,体现了环保节约的理念和惠安渔女与浔埔渔女勤劳美丽的身影;一组在灯笼内胆里放着旋转的屏幕,上面放着泉州各地的风景。
“归骑不令歌吹歇,万枝灯烛度花楼。”蔡襄在体验了泉州的元宵后就写下这句诗。人们跟着踩街的队伍行走,人们抬着轿子和神在街上游走,彩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乡下的男女老少啊也不缺乏活动,他们抬着轿子和神,在篝火旁跳跃着,欢呼着,半个村的村民们都提着纸灯笼绕着村落行走,花炮照亮着人们前行的路。
春节的味道,弥漫在庙宇的烟雾缭绕里,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里,在爆竹声声里,在阿嬷的亲切呼唤中,在那孩童嘴里忙不过来的年糕汤圆炸食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唯有用心感受,唯有置身其中地去参与,才能细细地品出那一番甜蜜。
只要一提到春节,我就会想到能吃到各种各样好吃的,还可以从长辈那里拿到压岁钱,别提多开心了。过年了,大人们会忙着购年货、贴对联、吃团圆、放鞭炮,我的家乡南通过春节也是这样过的,但我们家乡过年还有一些独特之处,请听我慢慢说来。
小时候就听奶奶说,在我们南通,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囤囤子。在除夕晚上睡觉之前,奶奶会用蒲做成的长方形袋子里装满石灰粉,把院子里及房间里空白处整齐地囤出一排排白色的囤子。听奶奶说,囤囤子还有一个传说呢!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下山吃老百姓,老百姓都十分害怕它,又拿它没办法。但它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走回头路,所以老百姓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路上囤白色的囤子,让年以为是自己走过留下的脚印,就不会再回头吃人了,这样就能保家人平安。所以每逢过年,我们南通老百姓都养成囤囤子的习惯,据说这样还可以驱灾避邪,以后代代相传,因此一直延续至今。
在我们南通,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习俗,就是年初一早上全家一起吃团圆的同时,还要吃一种菜,就是荠菜烧豆腐,用我们南通话说荠菜就是“聚财”,豆腐用南通话说就是“头富”,意思是来年发大财、行好运的意思,所以为了在新年有好的开始,第一天就有吃荠菜烧豆腐的习惯。
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是不是比较特别,你觉得呢?
等啊等,新年可算是给我盼到了!
邻居们都贴上了春联,我家也不例外。我和堂姐、堂弟还相互赠送早就准备好的新年礼物,并互祝新年好。
大家吃年夜饭时,大人们都给我们发红包。我们小孩子还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向他们表示感谢。
饭后,我们一起来到院子里,爸爸开始放烟花。烟花可漂亮了,其中一个好像飞到了月亮旁边一样盛开的鲜花,好像月亮姐姐也在放烟花了,我和弟弟姐姐可开心了!
然后我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爸爸边看边还给我们讲《年》的故事,我们小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觉得比电视上的节目好听多了!
夜深了,我们睡觉了,我心里想:过年可真热闹啊!
国历来就具有灿烂的传统文化,有端午节,清明节、国庆节……其中我最喜欢过春节啦。
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人们忙着买对联,办年货,迎接春节的到来
每当过年时,我们小孩子都穿新衣,戴新帽,大人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大年三十吃团圆饭,欢天喜地过大年。到啦晚上,大人们有的在打麻将有的打扑克,还有的在吃瓜子,聊天话说不完似的……小孩子们都喜欢放烟花。胆大的孩子去点火,胆小的孩子在后面看。烟花是五颜六色的……就这样玩啊玩!玩得可开心啦!
玩啦很久,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小伙伴们各自回家。我心里想:“要是天天过春节就好啦。”
文档为doc格式